“张雪峰论新闻学”,不妨当一家之言听一听!丨九派时评
文/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
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及业界老师,坦白说,第一耳听到张雪峰的言论其实还挺乐呵的。
【资料图】
在“考研名师”张雪峰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强围绕“学新闻是否有前景”的争论引起热议后——6月18日晚间,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加入论辩。邹振东发博称:值得反思张雪峰提出的问题,却不要轻信他的结论。一个给排水专业毕业的自媒体人,他的粉丝比传播学的教授还要多,既要谦卑地承认这是现实,更要虚心地向人家学习,但由此得出新闻传播专业不值得选,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。
学新闻的有前途吗?这个问题挺闹心的,尤其是马上就要填报志愿的时候,难怪各方都挺着急的。天底下的专业,严格来说,大概都经不住这样的追问。网上有个认知思维的段子:小孩子才分对错,成年人只讲立场。三百六十行,行行都有状元,话说回来,行行也都有“渣滓”。市场有市场的考虑,家长有家长的心思;专家有专家的见解,社会有社会的感悟……如果不能统一个利益或立场的维度,所谓“天坑专业”的争论,大概年年都会鸡同鸭讲下去。
这些天,舆论场能达成的共识大概就是:关于新闻学这件事,张雪峰的话,还是很值得听听的。
看人看心,听话听音。就像看脱口秀和做阅读理解不是一回事一样,张雪峰的话,还是要放在特定语境下看比较合适。这就比如重口味的淄博小烧烤,较真地拿到食品实验室,大概率过不了“健康关”。关于“学新闻是否有前景”的争论,张雪峰的说法,明显是民间的、戏谑的,是站在功利性就业的角度去看的,甚至是站在新闻专业滞后性的弊端去审视的;而学界义愤填膺的声讨,是站在忧国忧民的专业视角来辩解的,既不是学生角度、更不是家长角度,甚至对专业的美化还有点“瓜田李下”的嫌疑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对张雪峰的论调上纲上线,实在大可不必。
邹振东的话,确实比较中肯:一方面,强调我们的新闻专业确实出了问题,甚至可以说,“出了大问题”。因此,“一个给排水专业毕业的自媒体人,他的粉丝比传播学的教授还要多,既要谦卑地承认这是现实,更要虚心地向人家学习”。这是做学问的基本态度,也是新闻学的基本操守。传统媒体风云突变,而我们的新闻学还“不知有汉、无论魏晋”,这样的专业教育不该骂醒吗?就像现在的老板要适应人、货、场的重构一样,新闻学自然也要快速适应时代与市场的变化。说得更直接一点,一个新闻实操专业毕业的孩子,如果连短视频矩阵都一问三不知,自然就该有人出来被问责。
另一方面,时下的新闻学教育出问题,不代表这个专业的底层逻辑出了问题。因此,教新闻的或者做新闻的,既没必要死鸭子嘴硬,也没必要妄自菲薄。媒体是不会死的,传媒更不会亡。张雪峰的商业成功,本身就是融媒体时代里传播效能的优秀个案。说得煽情点儿,新闻业是一个需要理想主义灌注的行业。历史而言,低头走路和抬头望天,同样是人类诗意的刚需。
“张雪峰论新闻学”,不过是以极端的姿态来作出职业上的提醒、专业上的警醒。我们闻过则改或者姑且一听都可以,实在没必要大伤肝火。真要严肃活泼地出来辩驳,拿出我们优秀学生的扛鼎之作就可以让非议者闭嘴。新闻的价值,新闻专业的效用,迟早要归于显性的逻辑。“段子手”张雪峰老师吐吐槽,真没必要太较真。说句题外话,只要我们把选择专业的权利交给当事人,其他人的一家之言,也就“仅供参考”而已,实在没什么可怕的。
说真的,谁也不要低估了我们对专业与职业的真相认知。
九派评论投稿邮箱:pinglun@jp.jiupainews.com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