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今亮点!一碗豆花“绽放”乡村振兴富民路
新华社成都6月26日电(记者袁波 龙泠宇)富顺豆花自川南乡村起步,从家庭小作坊到工厂,从挑着扁担叫卖到连锁经营,从走进川渝地区到走向全国。探索“标准化、连锁化、产业化”发展路径,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富顺豆花产业不断壮大,川渝地区有近千家门店,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,综合产值超50亿元,一碗豆花奋力“绽放”在乡村振兴富民路上。
【资料图】
扩面积:种植大豆20万亩以上
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兜山镇杨家村,50岁的种植户张天平正忙着收获春大豆,“去年大豆玉米套种了80亩地,玉米亩产800多斤、大豆亩产约300斤,玉米没减产,还多收一季大豆,每亩多赚1000元左右。”他高兴地说。
尝到“小地块”有“大丰收”的甜头后,张天平今年多种了20亩地。“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班,可随时咨询农技人员。春大豆收完后要抓紧种夏大豆,大豆做成富顺豆花,味道巴适。”张天平说。
富顺大豆种植历史悠久,春、夏两季均可种植。作为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之一,富顺探索“新型经营主体+村集体经济组织+农户”粮经统筹发展新模式,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大豆扩种。同时还选派100余名农科人员下乡开展大豆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机械“四新”推广应用和跟踪服务。
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查看大豆长势。新华社记者 袁波 摄
在童寺镇东禅村400亩杂交高粱大豆复合种植示范基地,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队队长夏理手握颗粒饱满的大豆说:“富顺大豆出豆花率高、豆香味浓。复合种植效益好,两季大豆亩产值约2700元。”
东禅村党支部书记谭英俊介绍,该村按照“村集体+基地+农户”模式,整治撂荒地、收拢闲散地,辐射带动周边村大豆复合种植5000亩。
“利用富顺豆花的品牌优势,打造原材料种植基地,全县有18万农户黏在种植链上,去年种植面积18.7万亩,今年计划种植大豆20万亩以上。”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邱明贵表示,富顺突出科技提效、示范带动等重点工作,着力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。
强品牌:名小吃做出好味道
富顺豆花的产生与富顺历史上发达的盐业息息相关,凝结剂选用的是制盐的附属品——胆水。泡豆子、磨豆浆、烧豆浆、过筲箕、点卤水……一粒粒黄豆就变成嫩如白玉的豆花,这道美食在富顺风靡了上千年。
一声“来碗豆花”是唤醒富顺的闹铃。应答间,只见黄六豆花店的厨师熟练地拿起大勺,绵软嫩滑的豆花便带着清亮的窖水滑入碗中。该店老板黄光全说:“富顺豆花嫩、绵、白、香,蘸水香、辣、鲜、醇。”
富顺豆花的蘸水有辣椒、多种中药和天然香料,形成了香、辣、鲜、醇的味道。富顺制定科学规范的生产流程进行规模化生产,豆花蘸水等调味品2022年产值达10.99亿元。
富顺豆花店每到饭点总坐满了食客。新华社记者 袁波 摄
“20世纪70年代,农村地少人多,偶然得知有人挑着扁担在城里卖豆花赚了钱,大家脱贫增收的思路就打开了。”富顺县乡厨协会负责人兰洋说,山里人有不怕吃苦的韧劲儿,大家开始去各地开豆花店。
“富顺豆花制作工艺”2007年入选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但这一传统手艺一度遭遇发展困境。于是当地政府开始加强研究规划,成立豆花协会,免费组织培训,发放贷款……富顺将豆花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。
“川渝地区有近千家富顺豆花店,做强富顺豆花品牌,辅以盐帮菜等形成了富顺的特色美食菜谱。”富顺县商务局局长赵勇表示,2022年富顺县豆花店营业收入约5亿元,仅富顺豆花餐饮服务就带动2.5万余人就业。
延链条:农旅融合发展增效
豆花的背后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,富顺县已建立黄豆、花生、辣椒等原料食材基地,同时发展非遗技艺传承体验、特色民宿、观光休闲等产业,通过延链强链,提升豆花产业的附加效益,如今综合产值已超50亿元。
夜幕降临,富顺文庙·西湖景区人头攒动。“白天吃豆花,晚上逛夜市、赏夜景、享美食。”西湖边餐饮店的老板们笑着吆喝。
一业兴,百业旺。随着“豆花经济”的火热,围绕豆花形成的多样化业态不断涌现。民宿店老板孙钦说:“富顺豆花连外国游客吃了也赞不绝口!越来越多游客为富顺豆花而来,节假日民宿都满房。”
游客在富顺豆花文化旅游节欣赏夜景。(受访者供图)
以“富顺豆花”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已举办了八届,“豆花文化研讨会”“豆花名店评选”等活动轮番上阵。富顺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高仁斌介绍,去年全县旅游人数达112万人次,综合旅游收入6.5亿元,今年“五一”小长假共接待游客12.4万人次。
如今,富顺豆花正加快“走出去”,在成都、重庆等全国各地开展“豆花之城”特色美食体验活动,深受当地消费者青睐。
“我们不断提升富顺豆花品牌内涵,加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,因地制宜做好‘土特产’文章。”富顺县委书记杨斌说,在保障农业大县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下,富顺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产业振兴富民之路,实现既装满“粮袋子”,又鼓起群众的“钱袋子”。